美国巴德学院好吗?

谌紫欢谌紫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00多年前,一个年仅14岁的女孩走进了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城圣公会主教教堂,在母亲的陪伴下做礼拜。她就是享誉世界的美国女作家艾米.洛德(Amy Lowell)。这位女作家继承了父业——文学。她的父亲是个优秀的诗人,艾米从小随父读书识字,小小年纪便显露出过人的文学天赋。上学后,她读书刻苦,对各个学科兴趣广泛,成绩优秀。但到了青春萌动期,她却对学校的正规教育产生了强烈的逆反意识。艾米认为,女性不应该只学点文字史和语法规则,而是应该更多地接触大自然,学习怎样充实心灵和头脑。于是,她离开了学校,开始踏上去往欧洲的旅途,寻求新的知识。就在这次欧洲之行,艾米邂逅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剑桥大学的高才生亚瑟.巴德(Arthur Bud)。从此,这位年轻的女诗人便开始了一场充满坎坷的生活冒险。

艾米.洛德和亚瑟.巴德结婚后住在法国南部一座叫玛塞隆的小镇上。在当地一位青年提琴手的引导下,艾米开始接触绘画。艾米从此如醉如痴地沉迷于绘画艺术,以至不得不中断了短暂的爱情之旅——她与巴德婚后的生活极其不幸:巴德酗酒后时常对艾米拳脚相加。后来巴德犯了杀人罪,在狱中苦吟着艾米为他写的情诗:“如果你的灵魂是自由的,那就让你的肉体也自由吧!”,“我恨你,也爱你!”,“即使我转身离去,我仍将会爱你!”。但令艾米欣慰的是,在监狱中的巴德改过自新,成了一个有教养的人。可惜好景不长,出狱后的巴德因吸毒过度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经历了大悲大喜的艾米在悲愤和孤独中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自由)被奉为女权主义的颂歌,而《致象跖》则被公认为是女诗人第一次公开承认同性恋,这首长诗详尽地描述了一位理想的女权主义者的理想爱情。

30岁后,艾米在费城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在这里,她和同为诗人兼编辑的查尔斯.斯温.默里(Charles Swinburne Murray)结缘并相伴一生。

1925年,53岁的艾米.洛德因长期工作劳累又受风湿病的折磨,在她居住的世界最漂亮的学府——巴德学院(以下简称为“巴学”)校园内,离开了人世。1997年,巴德学院经过多年筹备,建立了专门用以收藏洛德文体的中心——洛德藏馆。该馆收集了艾米几乎所有的作品,同时,也向世界各地的每一位读者免费展出了她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女权主义者和同性恋者,艾米.洛德的某些作品可能有争议。但是,她从人生的挫折中得出的许多宝贵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无疑是有启迪的:1、反对性别歧视;2、捍卫婚姻自主;3、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是幸福的保证;4、理想的爱情是男女双方的平等互爱,尤其是女性应当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自尊、自立、自强。而洛德的这些思想在她的代表作——《古舟子别诗》中都有所论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