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敏感和学校有关吗?
“敏感”这个词有点抽象,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非理工科专业对申请的影响吧: 首先,从录取数据上就能看到,大部分学校对商科是绝对“友好”的——不管GPA、SAT还是托福,只要不是低得离谱,一般都能拿到录取的offer(当然,GPA还是最重要影响因素)。 但也有部分商学院对申请者非常挑剔,甚至能达到苛刻的程度。比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虽然对任何专业的申请者都接收,但每年招收的中国学生数量极少,而且会在简历关就把很多实力强劲的申请者刷下来;哥大的IEOR也类似,尽管对中国学生很友好,但是录取比例也非常感人。这种“小气”的学院在哥大还有不少,例如土木,统计等。
其次,我们从对申请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一般来说,除了GPA等硬成绩之外,对申请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课外活动(尤其是社团),实习/科研经历,文书和推荐信。我们常见到的大部分学生的申请结果都是中规中矩的,不论是美本申请美本,还是国内高考志愿填的美本,除开极个别的牛人,大部分学生的GPA分数段集中在3.5分左右,再配上10-14分的SAT或者ACT成绩。这些分数对于申请TOP50的大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生需要靠额外的活动,如竞赛,科研/实习,以及漂亮的文书和强力的推荐信来给自己增加竞争力的筹码。
然而,如果学生在高中期间能有机会参加一些比较“高大上”的科研项目或研究项目(哪怕只是跟在导师后面打杂),那么对于申请而言无疑是有极大加成的。因为这类能和学术挂钩的经历是最受大学招生官青睐的。相比之下,那些纯商业,纯实践类的实习就没那么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能有条件去参与科研项目的同学仅仅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精力只能投入有限的课外活动中,尤其是在标化考试成绩高压的情况下。于是,在申请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一些背景条件类似的学生,由于文书中体现的个人特色不同,有时候会被录取,有时候会被拒绝,原因就在于是否“匹配”。这点对于工科申请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