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推荐信能决定offer吗?
一位大学教授这样写道:“我推荐的学生还未曾有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而被校方拒绝过。在推荐这些学生时,我并未想到自己会受到如此多学生的困扰,他们的应试技巧和表现让我都感到吃惊。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即使没有我在旁边‘指点’也能考上比我推荐的很多学生读的大学好很多的学生。“这些经历让我开始思考,是否我的推荐信的作用没有那么大?人们看我的推荐信过于迷信?于是,我采取了新的方法。我在每个学生即将考试的时候给他们打电话,告诉他们我是多么希望他们通过考试。结果,很多人没有通过考试。“我现在已经不会再给学生写信了。我的学生们已经不再需要推荐信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互联网。任何想知道他们的人都可以上网搜索他们的信息。互联网会保存这些信息直到它们被删除的那一天。我的学生不用推荐信就能得到足够的介绍。”这位教授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让我们认清推荐信的本质和现状:一位大学教授在推荐自己的学生时,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哪所学校读书,读的是什么专业。这样的推荐信,谁会相信呢?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推荐信是高校衡量申请人学习成绩、研究能力、科研潜力、性格等各方面的重要材料之一。从申请入学、获奖学金到工作,甚至是晋升职位无不需要推荐信。
美国的学校非常注重推荐信,因为它可以起到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证明该学生的科研能力或工作表现。因为如果不是教授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写的推荐信,一般学校都不会采信。所以好的推荐信等于变相证明该学生具备相关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获取职位或奖学金等需要。大多数学校或公司等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两封推荐信,这个规定的用意就在于,申请人需要两三个比较有权威的人来证明其适合此项工作的能力。这些推荐人最好是与该工作相关的。
然而,许多美国人对于“推荐信”的认识也与这位大学教授一样,推荐信变成了学生获取各类奖项、奖学金、职务的敲门砖,而并不是被推荐人能力的证明。这样的推荐信,不过是纸面上的广告宣传而已。
另外,即使推荐人的推荐信真实、诚恳,但也存在“时差”问题。如一位教授在英国大学给我们上课时说到,由于世界时差的关系,英国大学的推荐信一般会迟三个月到半年到美国学校,而美国校方则一直看不过来,这样美国大学就难以参考英国推荐信的意见。
除了时差问题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中国的学生、家长乃至推荐人认真考虑。
一、推荐人只能推荐自己任教学校的学生,不能随便推荐。
二、必须经过被推荐人的同意,并且不能收取被推荐人的任何报酬和礼品。除非推荐人与学校方面事先有约定,否则,只能基于友情关系,偶尔为朋友“说说话”。
三、任何人与被推荐人所签协议都不能涉及被推荐人的道德品行问题。若被推荐人是因为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等问题受处分,即使推荐人因为害怕学校处罚自己而不写相关材料,被推荐人也会因为违法学校规章而受学校处分,得不偿失。
四、为了维护推荐人的信用和学术地位,推荐人应该尽可能用公有的、公开的和学生成绩报表上的成绩和评语。
五、必须具有可信度。一个受人尊敬、有影响的著名学者所写的推荐信显然比一个平平无奇的老同学更有说服力。
六、语言不得脱离实际的过分赞扬和夸大。任何有修养的推荐人都应该客观地反映被推荐人的真实情况,连事实都不了解的过度赞扬,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七、推荐人不要轻易用被推荐人所喜欢的活动、特长和经历作为推荐材料。若他(她)的推荐信从一开头就大谈特谈被推荐人的某项音乐、美术、体育才能,读的人就会觉得反感:“哼,不过是会唱两首流行歌曲的小歌手而已,至于这样大加赞扬吗?”同样的道理,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即便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在行,若推荐人没有适当夸奖其多才多艺,也会被阅读者质疑为没有能力或不敢说实话。
八、推荐人应当对所推荐人现在的或以前的活动、学习成绩及能力有个客观的了解。推荐人的赞扬有事实依据,言之有理,符合实际,才能发挥推荐信的作用。
九、推荐人应该熟悉被推荐人的实际情况,最好与被推荐人有过直接接触。只有推荐人与被推荐人有联系,才便于对被推荐人情况有所了解,才不会在推荐信中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有时,同学们为了寻求推荐,主动要求某些人写推荐信,这些“被选中”者若不是自己的师长和朋友,写出的推荐信就会象“小广告”。而且,推荐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所写的内容与被推荐人的实际差距过大,反而害了被推荐人。因为,这些“空话”或“大话”会令校方怀疑被推荐人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推荐人,不会因为学生曾经或现在的成绩不好,学校知名度不高而拒绝写推荐信。因为,有真才实学的推荐人知道:这些成绩和荣誉只是学生某个阶段的成果。无论曾经或现在的学校知名度有多高,都无法表示这个学生以后的学术潜力。推荐人最关心的是被推荐人的真实学习和科研能力。因为这些能力最可信,也最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