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意味着什么意思?
1、美国的本科教育强调通识,培养“全人”。中国大学往往偏重专业,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这是很狭隘的。美国很多本科是文理兼修的,虽然到了硕士博士可能更偏重研究,但本科阶段很多是偏文的也要学高数和物理,偏理的要学历史和政治。我们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读一定数量的历史课和艺术史。因为如果学生只懂自己本专业内的知识那叫“专科”而不是“文科人才”了;同样,只懂理科知识的叫“理工农医人才”也不是“全才”。所以不管是申请美本还是以后去美研,都是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的。当然,这种通才能否真正获得也是取决于所选课教授的尺度——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授有给学生打高分的权利,也有给学生低分的权利(哪怕是给同一个学生同一门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可能是高低分),关键是你怎样跟你的教授沟通、展示你在这个学科领域的潜力。
2、美国的本科教育是强调主动性的。在美国课堂,很少有什么“标准答”或者“绝对正确的答案”,也没有标准化的考试来衡量你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老师对学生也很少有什么“标准答案”。例如在讨论课上,老师会设置很多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给出答案,这些问题的设计不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逻辑排序的,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更多的时候老师的期望答案是能让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尽量地去挖掘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深度思考能力。同样,老师在给学生个人辅导的时候也不会给你“标准答案”,而更多的问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等等……也就是说,在美国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你能学到最多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找到问题的答案、如何深入地思考问题以及如何表达你的思路。
3、美国的本科教育更加尊重学生的不同专业和兴趣。在美国一个本科生通常是不可能被所有教授都欣赏的,尤其是理工科,因为教授们通常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实验室,一般是没有精力太关注每个学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专业在某个教授手下,而你又不太喜欢他/她的教学方式,那么换到别的系别或者转到别的校区是很正常的。当然换专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你在新的专业学习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获得新任教授的青睐才行。但是无论如何,由于教授之间课程、研究方向等会有互相协调安排,因此只要你不选择太冷门的专业,一般都可以调过来的。而在国内则不一样,一般是大而全地学习各个院系的专业,然后发现其实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不合适,然后再进行第二学历或者第二专业的学习,这样不仅耗费的时间长而且成本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