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中国历史吗?
我在NUS读的文科,本科和硕士都是中国人老师(有外国同学但是极少)授课。我遇到的本地学生对中国历史和儒家文化非常感兴趣,比如我的一个同门就曾经为了了解儒家思想而选修了哲学系张祥龙教授的课。
我本科时修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涉及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和宋朝,教授这些课程的两位中国讲师对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各个时期的特色都总结得很到位。 我的同门对唐朝很有兴趣,因为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雄主英明君王,而且唐代对外比较开放包容,也不僵化守旧,于是她就选了唐朝的宗室女和日本贵族的女儿一起交流的故事为论文主题。另一项研究宋辽夏金的时代变迁以及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研究则是由一个华裔新西兰人担任导师。
这位导师虽然身在国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颇有见解。他的理论往往是别出心裁而又发人深省的,比如他提到宋代“重文轻武”的现象其实是因为当时军事力量难以制约,于是在政治体系中就用文官压制武人,形成“弱干强枝”的局面;又比如他认为中国民间信仰丰富而宗教形态单一的原因是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本土发展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从而具有了中国味,以至于他们在信徒中的组织性并不比基督教强,而西方的上帝和圣母玛丽亚等概念在中国却是很难被接受的。 在我硕士入学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关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必修课,由一位美国教授和中国留学生共同上课,教授用美式教学方法来分析中国社会,留学生的论文则是要用中文撰写。
对于中国的问题,这位美籍华人教授和我们的观点往往是不一致的,她会以比较开放的态度让我们讨论她对政策的看法,并用“自由主义”来定义自己的理念。然而她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却是非常正统的美国模式,作业和考试都很重要,论文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虽然如此,这种训练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后来在美国做硕士论文的时候很自然地用到了这种方法。 在我读本科的时候,还有一门关于中国的“沟通与策略”(Communication and Strategic Studies)的课程由一位著名的美国战略学家来授课。他以案例讲解的方式来分析国际问题,让学生来扮演不同国家的领导人来预测他们会在特定情况下如何选择。这堂课不仅需要学生有很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而且对国际关系和社会学有一定的理解。
这位教授经常把课堂变成大型的案例分析现场,会请来不同国家的学生来扮演领导人的角色并解释他们的决策。由于这门课属于MIS(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范畴,因此很多商科的同学也会选择上这门选修课。 我在NUS上的第一门中国相关的课就是“孔子学院院长”朱维铮教授开设的《论语》。朱教授是复旦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博士,对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都非常熟悉。《论语》本身语言简洁易懂,但是朱教授授课的内容之广博深度之深入常常让人望而却步。除了《论语》以外,朱教授还上过《红楼梦》和《水浒传》。想要听他的课必须提前占座,因为课堂总是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