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ust几点上班?
1. 一般员工9-10点,管理层和boss可能晚一点; 2. 一般员工中午休息一小时左右(不包括吃饭时间),下午五点左右下班或六点左右,不同的部门可能会有区别哈~; 3. 周末单双轮休,如遇到礼拜天是法定节假日的话,会补假或调休。
补充一下:我们学校跟UIC同属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北师珠”),都是民办高校,都是2005年开始建校并招生的。 UIC定位是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国际学生,所以课程设置全英文授课,师生比例1:16,校园建设等硬件设施投入巨大并且力求与内地高校有所区分,希望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北师珠是二本院校,部分专业在广东省外是本科一批次招生,我校目标是打造成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虽然同为北师大校属单位,但因为成立时间早、发展快且定位高,所以北师珠在学校软硬件投入和建设上要远远超过UIC。 因为学校刚建成不久,目前在校学生只有8000多人,所以校区不大,但各种硬件设施都很齐全。学校的建筑都是欧美风格的洋楼,校园环境不错。
我是读国际会计专业的,这个学期学的主要课程有财务分析与决策、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等,老师全都是非常专业的会计师/审计师/资深注册会计师,教学态度很好也很严谨,作业考试难度都很大。因为对本地学生来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大多数会选择港大的医学院或者理工学院,所以咱们学校的文科和专业相对弱势一些。当然这是跟港大和中大这样的名校没法比了,但如果跟内地其他同类院校比起来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由于员工人数众多、职位各异,香港大学采用的是集中管理下的弹性上班制。大学总部和附属各机构的员工,可根据工作的需要和部门统筹安排,选择合适的上班时间,而不是强求所有员工都一样。
总部的行政单位,一般要求8:30前完成打卡,但上班时间可延至9:00;某些单位要求9:00前完成打卡,但上班时间可延至9:15或9:30;而下属教学科研单位员工的上班时间则更加灵活。港大还设有不同类型的岗位:全日制岗位、兼职(即非全日制)岗位等等。所有员工均需打卡,一天两次,上下班各一次。兼职员工的上下班打卡时间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执行。
为了提高效率,方便管理,香港大学通过计算机进行电子打卡。员工进入大楼或工作场所前需要刷员工卡。员工卡是具有ID和IC编码的智能储值卡,既是员工个人身份的识别卡,又兼具校园一卡通和门禁卡的功能。员工卡中储存有该员工在港大工作必需的各种信息:员工编码、工资编号、雇用类型、职位名称、隶属单位、上班及下班打卡时间规定、个人工资水平等等。员工刷员工卡时,系统读取信息后,将时间、地点(部门)、姓名、工号和上下班状态等信息自动记录在案,并立即显示出该员工本次刷卡时的出勤状态:正常(按时上班或下班)、迟到、早退、超工时等等。如果员工忘记打卡或不能刷卡(如员工卡不能继续使用、门禁系统发生故障),需在24小时内提出申请,说明情况,经所在单位负责人批准方可补卡或免卡。
在工作中,香港大学的员工确实存在"早来晚走、加班加点"的现象,但这些情况不属于强制性的义务,而是一种自觉和自发的行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以下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香港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加盟,教职工具有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能力和一流的水平。作为知名学府,每个人都以身为港大一员而骄傲和自豪。为了维护团队的荣誉,教职工发自内心地投入工作,不计得失,辛勤工作,默默奉献。
第二,香港大学确立了"让学生在学术上成为好学者;在生活上成为负责任、关爱他人、有操守、有担当、有创造力及积极参与社会人士"的教育理念,把严谨治学、积极进取的作风和良好的科研习惯传导给学生,使得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第三,香港大学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十分注重发挥"以点带面"的杠杆效应。在科研管理中,允许和鼓励教授对下属雇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和研究助理等等)进行科研奖励。由于教授的个人绩效工资中包含了对雇员科研奖励的部分,雇员的个人收入与教授的投入有关联,教授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所得收入,就会尽力提高投入比例;另一方面,由于教授科研团队中的雇员收入与自己的投入挂勾,所以,团队中的雇员会积极按照教授的要求开展工作,勤奋努力,不断进取。这种"投入-激励"机制,实际上是在学校-院系-团队-个人间逐级地对个人收入进行了再分配,使得个人的收入与团队成员及个人的工作绩效相结合,进一步拉开了个人收入的差距。因此,团队成员会互相鼓励、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任务,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第四,香港大学十分重视并充分发挥教授的个人魅力对研究生的示范作用,形成了教授和学生齐上阵、同奋斗的和谐局面。由于教授与学生共事于实验室中,他们以实际行动教育和激励学生,不仅使学生在科研上获益匪浅,而且在敬业精神和科研态度上也深受触动,激发了学生全身心投入科研活动。
第五,香港大学教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勤奋工作与个人收入的提高也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额外的工作(如给本科生上课、周末做实验),或者被学校、政府或其他学术组织委派承担额外的工作(如给研究生上课、出差、做顾问),所从事的这些活动属于兼职或合同工作,除能获得个人收入外,还能提高个人的福利待遇,如增加住房公积金、提高养老金基数、带薪假期等。因此,员工从事额外工作非常积极。
由此可见,香港大学的员工之所以勤奋敬业,除了与港大的优秀文化和氛围以及教职员工自身具有过硬的素质有关外,学校的以人为本、以激发个人主动性、积极性为目标的绩效分配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个人收入与工作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