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书院是什么学校?
中国历史上,有所谓“四大书院”之称。这四大书院指的是: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 而在这四座书院之中,又以岳麓书院、白麓洞书院和嵩阳书院地位最为显赫。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皇家书院,即指的岳麓书院。
1.历史渊源 岳麓书院建成于公元502年,至今已历经千年,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原来叫“岳麓书馆”。 “清光绪廿九年九月(公元190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南巡抚俞廉三奉旨兴办湖南自强学堂,选址岳麓书院旧址,于十月十九日破土动工,十一月初八日竣工,十二月二十一日开学。” 所以从时间上看,岳麓书院应该比另外三大书院都要年轻一些。之所以被称为“皇家书院”,是因为清朝时曾将这座书院作为京师同文馆的分馆管理。
《岳麓书院志》有载:“道光二十年,两江制军宝兴以书院经始久远,文物之区,请设正额,大魁十人;特恩六人。咸丰十年又增正额四人。同治三年定例,每年取中举者四人。四年,又取中进士二人。同治八年再增正额至十八人,特恩七人。光绪二年定,中举者五人,中进士者三人。十五年复加增一人。” 也就是说在清代的中期以及晚期,岳麓书院的中举和中进士的人数都位居全国前列。因此也被称为“皇家书院”。
2.近代变迁 在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长沙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岳麓书院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
1867年在岳麓书院内建立了译书所,开始翻译西方书籍。而十多年后,又在译书所的基础上建立了文化书室。据相关记载:“文盛号藏书楼,藏书甚富。其图书分装四柜,每柜四层,以次排叠,计共五千余部,六万余册,皆精椠(jiàn)良本。” 文盛号藏书楼的建立者是著名学者王先谦。他不仅是清末有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经学家。
除了建藏书楼外,王先谦还聘请日本文学家谷如霖为教习,开设英语、算学、天文、地理、理化课程,并编写教材。显然,这所古代的书院已经有了近代学校的样子。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尽管教育界有人主张复兴旧学,重新建立封建体制下的书院制度。但新的社会潮流已经不可阻挡。
1924年,国民革命军攻占湖南,长沙光复。不久之后,湖南省立图书馆在岳麓书院原址正式开幕,同时设立阅览部,实行图书开放借阅制度。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立图书馆的馆藏已经达到四十万册。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数据又翻了一倍多达到一百多万码洋。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师生调来湖南大学,成立哲学系,并在原文庙街的遗址上新建教学楼。1953年在原图书馆的基础上扩建为新的图书馆。